順從慾望很簡單,做選擇才難。

專案最該被管理的,是需求者什麼都要的慾望,以及莫名的恐懼。

幾年職場觀察,歸納出以下幾點共同外在特徵:

  1. 別人有的功能,我們也要有。

    這往往是因為沒有認真想要為這個社會解決的問題是什麼,只期待透過競爭取得利潤。

  2. 功能要齊、成本要低、品質要好,還有,時間要快,最好是明天出來。

    相較之下,生個小孩如果給九個半月的專案時程,算是沒競爭力的作為。最好是一個月出來一個,小孩要健健康康,要能順應自然,不能試管嬰兒,喔,對了,還不能違背道德,所以只能同一個女人。什麼?沒辦法?!或許可能大概應該你們還不夠努力,加班吧!

  3. 急躁。

    執行者問需求,需求者回「跟…一樣」,方向沒釐清,就在衝。東西做出來,然後才發現社會只願意付低成本購買這類型產品。被檢討的不是「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發現這個產品市場,投入資源與回收報酬利潤不成正比?」,而是開發成本太高。

  4. 矛盾。想跟別人不一樣,但是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。

    人人想做 apple 這種公司,但是,瑞凡,你用的方式卻是 android 派的比規格思維。打從根本,因為不敢跟別人走不一樣,只想省時省力,套用現成的框架,註定就要跟另一群也想省時省力的,競爭到底。「孩子,那是因為我們要生存,我們有一堆家庭要養。」那就不要說要跟 apple 一樣,因為他們也有人要養,但是他們敢不一樣。

我可以理解對生存的恐懼,但是正因為這樣,就更不能省時間,不去思考做取捨,否則只是浪費更多人的時間,然後賭運氣,看能不能有好報酬。成功了,說自己有遠見、有策略,失敗了,說是景氣不好,共體時艱。

我這幾年很討厭過度競爭,動用一堆人力資源做出產品,卻無法取得合理報酬,就是浪費社會資源,本質上就是損害社會價值。試圖使用損害社會價值方式來創造社會價值,就像是一間排放廢氣的 N95 口罩工廠。 偏偏現在的社會智能只有能力看表面,無法釐清本質,僅是看這間口罩工廠因為有在努力生產產品,養活一堆人,就是社會的經濟棟樑,卻看不見社會資源被浪費。整個台灣都快要被這種自欺欺人的形式給淹沒了,啊雜!

社會上很多人其實不會做選擇,選擇的本質是取捨,只會說「我要…」的,那只是慾望,而懂得說出「我不要…」,才是取捨。2014 那年我本來以為不會做選擇是年輕人的症狀,出來之後,才發現這是跨年齡層的,掌握社會資源的人也這樣,那才恐怖。

很多人說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不思考,這點我要稍微為社會辯護一下:整個社會其實都在思考,他們會為自己的事業、家庭、個人規劃,很難說他們不思考。只是用力的點都僅在於「我要什麼」,而不是「我不要什麼」,只思考前者最簡單省事,順從慾望就好,還可以忽略物理限制,天馬行空,十分舒爽。但是思考後者要從「我是誰」、「外在環境為何」、「我與外在的關係」、「事物的本質與限制」這種基本功著手,大腦會極度容易疲憊,從生物學角度,找一個能想你舒服的角落,這是很自然的(其實是陶喆說的)。換句話說,我們可以指責社會思考怠惰,但是無法指責社會不思考,這是不成立的。不要再搞錯囉,啾咪 ^_6。

簡而言之,多數的問題都出在相同的根源,但是要從根源解,這社會狀態會顯示「沒時間」「沒耐心」「沒辦法」「不想聽」。

一旦方向錯誤,今天我們的每一分努力,都只是為了殺死明天的自己。